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3-07-21
由发现功用的布局大致能够看出,在视频类产品中相较于主功用的引荐单次展现1块内容,其发现功用一个页面可一起展现4块内容。
从用户视点来看,因为用户的重视度是有限的,不行能一起对4块内容都感兴趣。所以相较于引荐功用内容的聚焦化,发现功用更多的是探究,即我(渠道)知道用户不行能对这些都感兴趣,但我要展现这么多内容,让用户在有效页面内看到更多内容然后让适宜的用户找到适宜的内容。
而在资讯类产品上,因为资讯类产品自身首要是由信息流构成的。于用户而言,确定性更强的重视和引荐应该是占据用户较多时刻的(其优先级也是最高的),在这些时刻之外,用户才可能去考虑其他模块(比方本地、热搜、军事等其他内容模块)。
从渠道的视角来看,信息流内容粗分下大致是重视、引荐、其他模块。而在探究用户喜好深度广度上,其他模块及引荐完全能够cove这部分需求,经过机器学习让内容更趋近于用户的心里真实喜好。
因而,发现模块在此承当的职责除了在内容上趋近于用户的喜好之外,应该还会在一个或多个方向探究,这在内容和广告上体现的很明显(后文胪陈)。
除却发现功用的目的及含义之外,笔者也发现在资讯类产品中,相较于重视和引荐的自上而下,逐条展现的信息流,发现模块采用的是同个页面展现4块内容(类似于视频类产品)。
笔者的思考是,可能的原因大概有几个方向:
作为内容型产品,渠道侧需求经过用户行为了解的是用户喜恶。用户行为包括一些直接行为,如点赞、谈论、保藏、共享。以及一些行为背后的关联性剖析然后来矫正内容展现和用户标签,包括用户对什么内容点是感兴趣的,对什么创作者是感兴趣,然后后续给该用户引荐相关(横向和纵向)及不相关的内容来探究用户的鸿沟和标签。
图4:快手app 发现页面及发现详情页
而就发现功用而言,在发现功用页面内各产品并没有做太多的行为发掘,仅仅展现了内容源(创作者)以及点赞按钮。
从内容来看,发现页面内空间十分有限,产品需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好(指的是内容有效吸引力而非内容数量)展现内容。
从用户行为途径来看,自身也无需做的非常冗杂。就笔者的体验来看,在发现页面内,大多数信息流仅仅仅仅扫一眼而过,很少有点开的内容。而当用户点击内容后,即跳转内容完好页,其内能够对内容点赞、谈论、保藏等(拜见上图快手app)。
内容是内容型产品的魂灵,各家产品因为产品定位以及方针人群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而,笔者将由两个问题为引子来开启思考。一起选取视频类产品快手和资讯类产品百度,来做详细剖析。
因为快手和百度这两款产品我都使用过,为了调整渠道对用户(我)喜好的评估,我做了两个调整:
1)首要,我在快手上取关了所有用户,并重视了三位博主,分别是苗大东(美食自媒体)、陶白白(星座自媒体)、渤海小吏(前史自媒体)。并点开他们的主页,各观看了10个著作,其间2个播映完好、2个点赞、2个保藏、2个谈论、2个共享,合计30个内容。
因为苗大东和渤海小吏这两位博主在百度上未开账号,所以我在百度上选取了另外同类型的两位博主小颖美食(美食自媒体)和前史战役(前史自媒体),也进行了同样的操作。
2)在快手和百度的引荐功用上,我只点开美食、星座以及前史相关的内容,并对引荐的内容进行了4个播映完好、4个点赞、4个保藏、4个谈论、4个共享,合计20个内容上的进行行为操作。
进行上述操作后,我封闭使用进程,重启使用,开始引荐&发现内容对比。